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正能量教师 > 正文
系部首页

正能量教师

刘 英:春蚕蜡炬难比拟

时间:2017-12-26 00:00:004  作者:安泰  点击: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教师,多么伟大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秉承着弘扬教师精神,发扬教师优良品质,本期的“传递正能量”教师专访我们荣幸的请到了刘英老师接受采访。

刘英,女,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系,现居副教授职称。1982年到2015年期间,先后承担了物理、电工、低频、高频、材料与原件电子技术等课程的讲授,1998年被评为高级讲师。1998年以后先后又担任了电子技术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电子技术副主任等职务,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任电子工程系党总支书记,2007年被评为副教授,2010被学院返聘到学院督导办工作,并承担了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工作等。

采访开始,我们如往常一样首先问到了“您从教多少年了?”“35年!”,时间之久,足以说明刘英老师资历深厚,博学多识。接着我们问到了老师是如何选择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与教师有缘。”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她的经历,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知识不仅可以改变命运,家庭也能改变命运,相比起老师的条件,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太优越了,刘英老师身上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值得值得发扬与学习的地方,正是我们“传递正能量”教师专访活动想要传播的。

刘英老师对教师这个行业具有很深刻的理解。教师这个行业,可谓是国家深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过“好教师是一个名族的希望。”教师这个行业也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各个朝代都有很多论述,儒家历来把教师的地位放得非常高,旬子把老师纳入“天地君亲师”系列,《周记》中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蜡烛和人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刘英老师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刘英老师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讲授课本知识,而是肩负着“育人”的伟大使命,为他人点亮生命的航程,教书育人才是老师真正的使命,“教书”是基础,“育人”才是重中之重。

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所在。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身就会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她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一定是极其广泛、深刻和持久的。刘英老师自己喜欢把教师比作表演者,将课堂作为舞台,把自己的知识,用娓娓动听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而并非照本宣科,当好一个老师也就是当好一个表演者。这样的比喻是多么恰当,一场好的演出,观众全程都是高度集中,生怕错过了精彩的部分,而一场失败的演出就会让观众昏昏欲睡,不欢而散。

当问及繁重的教学工作对老师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刘英乐观向上的态度把影响变得微不足道了。老师说到了这样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变得简单,而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学生在一起自己永保一颗年轻的心,同时也是自己热爱这个职业的理由。面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学子们,刘英老师送上最实际的忠告:社会不比学校,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乐观面对眼前的事情,不要好高骛远,应该脚踏实地,选择“先择业,再就业,后创业”。这才是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

我们问到老师电系学子有什么特点时,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守纪律,懂礼貌,有上进心”。希望电子工程系的同学继续把电系文化发扬下去。问到电系学子日后如何与本科生在竞争中发挥优势时,老师提到了“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谦虚好学,迎难而上”等,这些正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坚持的精神。就这样,采访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感谢刘英老师的告诉我们这么多道理,这正应了老师一直提到的“育人”。

教书育人还是一项极其需要责任感的事业,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唯有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扮演好“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这也是“传递正能量”教师专访中要求寻找“可亲、可敬、可爱”教师典型的意义之所在,刘英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