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志1981—2021》(稿)(以下简称《学院志》)评审会在会议中心2号会议室召开。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学院志》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贺彪,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学院志》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生铁出席会议并讲话。

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学院志》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孟秀芳,学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学院志》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建英,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党支部书记、《学院志》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友仁,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业务处室评审人员以及组织统战部、工会、学生工作处负责人、《学院志》编纂人员共计14人参加评审会议。会议由刘建英、孟秀芳分别主持。

王生铁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本次评审,既是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发展历史的全面检验,更是我校校志编纂工作找问题、补短板、提质量的重要契机,是志书全体参编人员再接再厉、打造精品校志的宝贵机遇,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将志书评审工作与学校档案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开展查漏补缺。


工会副主席、《学院志》主纂杜健泂介绍了志书的编纂情况。他表示,学校近100人参与资料和图片的收集工作,《学院志》共收集资料480万字,最终形成了120余万字的评审稿。

贺彪对《学院志》评审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编纂人员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高度关注志稿的政治性,把握好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立场,严把政治关;二是要高度关注志稿的质量,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志稿质量,要让《学院志》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努力打造出一部精品佳志;三是要注重志稿编纂的进度,掌控好时间节点,争取早日公开出版。贺彪在会上表示,自治区政府地方志研究室要与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营造推动事业发展的渠道与平台。
会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的评审人员孟国荣、何晓伟、赵海渊、李洋依次发言,围绕《学院志》的篇目设置、体例结构、行文规则等提出修改意见。

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自治区业务处处长、《学院志》评审委员会委员赵海渊宣读评审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学院志》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孟秀芳作总结发言,强调《学院志》要把好政治关,把讲政治作为志书编纂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遵循;要把好史实关,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与史料的准确性;要把好行文关,确保志稿语言文字规范统一;要把好篇目关,确保篇目设置规范合理。






刘建英代表学院做总结讲话。她强调,一是要站在建设“精品志书”的高度,进一步推进《学院志》编纂工作;二是要慎终如始,全力以赴打好《学院志》编纂工作攻坚战;三是要落实责任,协同发力做好《学院志》志稿的编纂工作。刘建英强调:要落实各编纂单位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统筹调配力量资源,明确时间表、进度表,加强审核把关,确保资料补充完善高质量完成,保证《学院志》全书的整体质量。要倒排时间、进度,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一鼓作气,进一步做好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的专家多学习交流,与出版社的工作对接出版,按照“三校”定稿的规范要求确保如期出版,确保《学院志》编纂工作走好“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