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
学分:6 学 时:108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授课单位: 计算机科学系
编写执笔人: 郝俊寿 编写日期:2015.8.14
审定负责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依据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员岗位的任职要求,选取典型案例作为学习阶段的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计以训练学生软件开发岗位职业工作能力为核心,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融合方法能力和态度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
本课程是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有《移动程序开发综合实训》。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物联网应用、计算机应用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二、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技能课,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深入掌握Java、Android技术,从事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移动开发、手机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工作岗位的高技能专门型人才。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使用LinearLayout线性布局及RelativeLayout相对布局完成UI界面设计,灵活运用Android程序设计中的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ContentProvider;并深刻理解连接四大组件的信使---Intent用法。在本门课程设计了多个完整应用案例,分解为11个教学单元,涵盖72项知识点以及由这些知识点衍生或组合的题目,通过本门课程的学生,让同学们能够熟练应用Android开发工具包,为后续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
比较全面的掌握Android系统环境搭建、移植、底层开发技术培养、移动智能终
端应用开发人才、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进入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开发领域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开展项目实战,培养学生的项目实战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通过
分组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责任意识。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参加下列职业资格认证并获取证书:
(一)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中级证书
(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程序员初级证书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课程单元 |
教学任务 |
任务目标 (以完成工作任务、获取职业知识或提高职业素质的形式描述) |
学时 |
Android概述 |
任务1.1 了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基本概念、专业前景 |
Android简介、Android优点、常见操作系统 |
2 |
任务1.2 Android系统架构 |
熟悉Android系统架构、 |
2 |
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
任务2.1 搭建开发环境 |
1、安装JDK和配置java开发环境 2、安装Eclipse 3、SDK和ADT的安装和配置 4、构建Android应用程序 |
2 |
任务2.2 Android项目组织结构分析、模拟器的使用以及常用adb命令 |
1、Android项目组织结构及应用程序的执行流程 2、模拟器的使用 3、常用adb命令 |
4 |
界面布局 |
任务3.1UI概述、线性布局、相对布局 |
1、ui概述 2、线性布局 3、相对布局 |
2 |
任务3.2 绝对布局、表格布局、帧布局 |
1、绝对布局 2、表格布局 3、帧布局 |
2 |
事件处理及常用组件 |
任务4.1 基本widget组件 |
1、文本框和编辑框 2、Button和imagebutton 3、单选按钮和复选按钮 4、模拟时钟和数字时钟 |
4 |
任务4.2高级widget组件 |
1、listview组件 2、spinner组件 3、progressbar组件 4、seekbar组件 5、datepicker和timepicker组件 |
6 |
任务4.3对话框 |
1、提示对话框 2、多选对话框 3、内容输入对话框 4、单选对话框 5、复选对话框 6、列表对话框 |
6 |
任务4.4消息提示 |
1、Toast用法 2、Logcat使用 |
2 |
任务4.5事件的处理机制 |
1、基于监听事件处理 |
2 |
Activity入门 |
任务5.1 activity介绍 |
1、理解activity 2、Activity生命周期的七个方法 3、Activity生命周期的四种状态 |
2 |
任务5.2创建和使用activity |
1、创建activity 2、配置activity 3、启动和关闭activity 4、需要传递参数的activity启动 5、启动其他activity并返回结果 |
6 |
Android的邮递员 |
任务6.1intent概述和intent filter |
1、intent概述 2、intent filter |
2 |
任务6.2intent调用 |
1、显示意图 2、隐式意图 3、在intent中传递数据 4、在intent中传递复杂对象 |
6 |
Android的隐形管理员 |
任务6.1service概述、生命周期 |
1、service概述 2、service的生命周期 |
2 |
任务6.2service使用方法 |
1、编写不需要和activity交互的本地服 务 2、编写本地服务和activity交互 |
8 |
Android的接收员 |
任务7.1 broadcastreceiver概述、广播消息 |
1、broadcastreceiver概述 2、自定义broadcastreceiver 3、普通广播 4、有序广播 |
8 |
任务7.2系统处理广播消息、生命周期 |
1、系统处理广播消息 2、broadcastreceiver生命周期 |
4 |
Android数据存储 |
任务8.1数据存储概述 |
1、数据存储概述 2、Sharedpreference |
4 |
任务8.2文件操作 |
1、应用程序文件读写 2、操作资源文件 3、操作SD卡上文件 |
6 |
任务8.3数据库 |
1、SQLite简介 2、使用SQLite数据库 |
8 |
Android的图书馆 |
任务9.1contentprovider概述 |
1、contentprovider概述 |
2 |
任务9.2 自定义contentprovider和系统contentprovider |
1、自定义contentprovider概述 2、系统contentprovider概述 |
6 |
Android的网络编程 |
任务10.1Android网络编程基础 |
1、Android网络编程基础 |
4 |
任务10.2基于HTTP协议的网络编程 |
1、http介绍 2、使用HttpURLConnection访问网络 3、使用HttpClient访问网络 |
6 |
|
|
|
|
总学时:108 |
|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本课程与多家大软件企业紧密合作,把企业生产研发项目引入教学,校企共建项目教学团队,专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教学项目与生产性项目实训,强化学生软件设计的就业能力培养,探索“项目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计算机科学系和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人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校内实训室以及基于企业工作流的实验室。学校提供实验室场地和部分设备,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注入项目,学生、教师和企业项目经理共同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和项目开发。实验室日常事务管理以学生为主,学生辅导员为辅,任课教师和企业项目经理任技术总监。
实施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和最终目标,使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出从业所需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把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提倡“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理念。
(二)引企业入校园,逐步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深化产学合作的层次。一方面,把企业引入学校,即可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又可感悟职业道德,为就业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立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学校和企业资源、环境的共享。
实验室承担的独立项目或企业的模块级子项目大部分以android为开发平台,为本课程教学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实践实训平台,由此探索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经过几年的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将其建设为融教学、技术研发、培训、顶岗实习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本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以各种组织形式安排在实训基地中进行。
(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机房教学、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把握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通过实训和案例分析,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实施
(一)师资条件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本课程的专任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开阔的社会视野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同时需要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
(二)教学设备和实习实训条件
微型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JDK、eclipse、adt插件、sdk开发工具包。
(三)校内实训条件
学生在该实训室中可以接触到企业一线的真实项目,可以将开发出来的软件直接安装到手机上测试运行。学生通过实训课程,把课上学到的技术知识转换到实际开发应用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编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一门移动嵌入式开发技术。对将来的就业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中心是学院实训基地的一部分。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成集教学、培训、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软件实训基地。实验室100多台计算机配置了Android的运行环境,完全能够满足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
校园网由专职人员进行维护管理,确保网络可靠运行。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设施和硬件环境先进、教学资源丰富,且能长期保持及时更新。通过校企合作,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网络平台和优质资源建设,运行机制良好,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所有实训室集教学、培训、生产性实训、软件产品开发四大功能于一体,用于项目开发、毕业设计和校内顶岗实习。
(四)校外实训条件
为打造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品牌,近年来,本专业积极引导和推动校企合作,在制度建设和内涵发展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先后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人网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外、校内实训基地,为生产性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课程资源
1、教材:《精通android应用开发》王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版别(2014年8月,第1版)
2、参考资料: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基本文件:课程标准、整体教学设计、教案、课件、教学录像。
(2)教学案例库、习题集。
(3)校本教材编写筹备:讲义、案例汇编、实训指导用书等。
(4)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5)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习基地。
(6)网络资源。
五、课程考核要求
1.考核类型:考试
2.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期末、课程设计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环节的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实训成绩,期末笔试形式考核。各部分所占比重如下:
(1)平时占总成绩的 30%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50%
(3)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 20%
3.考题难易程度:
本标准各单元所列内容和考试目标均为考试内容,考核内容覆盖到每一个知识点,适当突出重点。由于课程本身特点,结合平时成绩、考勤、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考 核,分别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问题、编程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