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6页。
2(1)冯宏良:《制度与价值: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规定性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4期。
3(2)莫纪宏、诸悦:《论完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法治保障》,《甘肃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4(3)侯欣、谢成宇:《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刍议》,《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7期。
5(4)周正刚:《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文化问题与社会和谐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347页。
6(5)寇鹏飞、陈宪良:《总体安全观视域下的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考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6期。
7(6)刘力波:《强化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路径探微》,《学术论坛》,2015年第2期。
8(7)舒刚:《基于政治安全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76页。
9(8)冯宏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页。
10(1)郑敬斌、初春:《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防控机制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11(2)韩强:《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的研究》,《探索》,2021年第1期。
12(3)涂成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视野下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5期。
13(4)燕芳敏:《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2期。
14(5)张安、方小年:《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理论月刊》,2015年第10期。
15(6)樊欣:《列宁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及其当代价值》,《理论视野》,2020年第5期。
16(1)颜晓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和平的安全观》,《人民论坛》,2017年第21期。
17(2)张姝、蒋玉涵:《总体国家安全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
18(3)刘永志、徐思宇:《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8期。
19(4)王斌、肖光荣:《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维度》,《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20(5)吴传毅、金庭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6期。
21(6)郑敬斌、初春:《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防控机制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22(7)王永贵、廖鹏辉:《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之道》,《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23(1)黄世虎:《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特点与应对策略探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24(2)徐国民、胡秋玲:《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25(3)刘永志:《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新态势及我国对策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2期。
26(4)本刊记者:《在迈向伟大复兴中不断开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境界——访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贵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2期。
27(5)丁存霞:《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28(6)彭均:《祛魅与超越: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理论导刊》,2022年第1期。
29(7)侯天佐:《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境遇与应对策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7期。
30(8)聂智、肖皓文:《“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8期。
31(9)邢云文、肖扬:《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32(10)王苗、韩风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威胁四维论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年第10期。
33(1)俞婷:《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4期。
34(2)高峰、艾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论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5期。
35(3)唐爱军:《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5期。
36(4)杨军、杨玉:《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与意识形态治理》,《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11期。
37(5)侍旭:《“四个着力”打好抗疫时期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6期。
38(6)段光鹏、王向明:《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与防范》,《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12期。
39(7)俞宙、李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问题及建设路径》,《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40(8)贾立政:《关于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领域使命的思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24期。
41(9)王景云、齐枭博:《风险与防范: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建构进路》,《理论探讨》,2022年第2期。
42(10)王永友、史君:《新媒体环境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实质、方式与应对策略》,《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2期。
43(1)洪晓楠、王坤平:《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总体样态、原则遵循和实践方略》,《探索》,2020年第6期。
44(2)朱继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前线》,2020年第9期。
45(3)冯刚、梁超锋:《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重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2期。
46(4)朱继东:《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六个坚持”》,《前线》,2021年第8期。
47(5)郝苏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原则》,《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6期。
48(6)金民卿:《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时代依据和对策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6期。
49(7)王永贵、史作廷:《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战略审视和创新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8期。
50(8)张筱荣:《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51(1)俞宙、李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问题及建设路径》,《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52(2)曹建文:《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审视与建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4期。
53(3)郑洁、赵菊明:《新时代党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路径的多维探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2期。
54(4)丁鹏:《新时代如何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6期。
55(5)刘建华:《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及其应对》,《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56(6)袁银传、张顺凤:《论马克思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历史演进、基本特征和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12期。
57(7)韩庆祥:《“意识形态建设内功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1期。
58(8)郑洁、赵菊明:《新时代党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路径的多维探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2期。
59(9)韩强:《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的研究》,《探索》,2021年第1期。
60(1)方旭:《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理论视野》,2021年第9期。
61(2)张三元:《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制度逻辑》,《思想理论教育》,2020年第12期。
62(3)徐国民、胡秋玲:《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63(4)刘力波:《强化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路径探微》,《学术论坛》,2015年第2期。
64(5)段光鹏、王向明:《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与防范》,《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12期。
65(6)陈燕:《推进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21日。
66(7)廖鹏辉、王永贵:《中国共产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百年审视与新时代展望》,《国外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67(8)郑敬斌、刘敏:《坚决打好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攻坚战》,《红旗文稿》,2019年第10期。
68(9)李昌祖、骆汉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运行特征——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教育学术月刊》,2020年第8期。
69(1)陈勇、马晓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担当》,《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9 期。
70(2)丁存霞、龚超:《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71(3)路媛、王永贵:《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边界及其安全治理》,《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72(4)方世南、徐雪闪:《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意见领袖作用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73(5)张青、张波:《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实践进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