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体性,是指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主义信仰与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自觉的使命意识与高度的责任情怀,具有明确的自主观念与强大的自主意志,既能有效避免外部势力的控制与支配,也能有效抑制内部势力的分裂与异化,能够有效地统一全党意志、整合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能够根据历史形势与时代需要及时主动地进行自我调适,能够不惧重大风险与严峻挑战,作为先锋队带领全国人民迎难而上、勇于斗争、敢于牺牲,始终致力于自身艰巨任务与宏伟目标之实现。百年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历史主体性逐步生成、牢固确立并有效发挥的过程。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各种政治力量中,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生成了自觉且不断增强的历史主体性。个中原因,既有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深刻影响,也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塑造,更有百年砥砺探索的实践基础。
就民族传统而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曾中断的大型文明体,尽管内容不断更新,构成不断变化,但最核心的优秀文化要素始终存在,数千年一贯,生生不息。空间上则由于西有世界屋脊、东临汪洋大海的位置原因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尽管疆域面积历史上也不断变化,近现代以来又被迫融入全球化进程,但基本保持了民族与疆域的稳定性。这种时空的原因使得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民族心态与文化心理,境内的各民族在相互融合中逐渐生成了中华民族本身的主体性,并形成了愈益明确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特别是历史长河中,相比于周边民族与国家,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长期占据文化高地、泽被四方,使得中华民族特别是民族精英逐渐养成了一种深深的民族自信心与内在的文化使命感,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民族的主体性意识和文明的主体性意识。这种自信心与使命感强调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强调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对于整个天下的责任担当,并且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基因而积淀下来,成为中华道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现代中华民族命运多舛,但这种自信心与使命感并没有泯灭,反而因为外在环境的刺激而愈加坚定、执着、牢固。也正基于此,鲁迅先生在1934年才写下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深刻批判了这一错误论调。日本学者竹内好在比较中日现代化进程时也特别强调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特征。中日两个民族在近代都曾面临西方侵略,但日本很快转向学习西方,脱亚入欧,后又认主美国。而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对此的反映则强烈的多,碰撞的过程也痛苦的多。竹内好把日本这种文明称为“转向型”文明,把中国文明称为“回心型”文明。“如果说转向是向外运动,回心则是向内运动。回心以保持自我而反映出来,转向则发生于自我放弃。回心以抵抗为媒介,转向则没有媒介。”“‘回心’型文明具有文明主体性,当‘回心’型文明被打败后,它不会简单地转向胜利者,相反,它会激发起强烈的耻辱感,卧薪尝胆、以图复兴。”“我只能走我自己的路……是以坚持自己的方式进行的自我改变。”这种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与文化的自信心其实近现代中国的很多精英群体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为民族救亡鼓与呼,基于家国情怀不惧危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包括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等,但最终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得到了完美继承与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体意识,对中华文明的主体性有深切认知,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觉和鲜明的文化自信。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开篇第一章第一节就着墨中华民族,原因即在于此。1938年10月,毛泽东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里强调的就是民族的主体性不能消解、历史的连续性不能打断,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不可取。1944年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针对斯坦因询问的共产党是“中国至上”还是“共产党至上”问题,毛泽东又指出:“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你还不如这样提问题,是先有孩子还是先有父母?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中国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东西中有很多好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必须把这些遗产变成自己的东西。”革命阶段如此,而一旦实现独立自主,走上民族复兴的正轨与大道,这种自信心与使命感就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的生机,重新要求获得新的实现。“复兴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公开表达复兴的民族一定是有深厚历史积淀和强烈文化自信的民族。”中国共产党运用与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逐渐形成了对传统与现代的正确认识,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同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效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成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主体性的现代承载者与杰出代表。“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体性。作为对唯心史观的颠覆,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而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通过把握和认识规律不仅能科学解释世界,而且可以能动改造世界。特别是社会历史规律的运作并不独立于人的现实活动,而恰恰是通过人的现实实践才得以实现,人运用规律改造世界能够加速历史发展的进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费尔巴哈提纲》对人的这种革命的能动的实践在哲学高度作了精辟阐发。这种对于历史规律与实践活动的强调改变了社会大众在唯心史观中的被动消极形象,而成为历史的能动主体。能够认识与运用规律使人具有确定感与自信心,能够改造世界、变革社会则使人怀有朝向未来的乐观主义。
进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一般哲学理论的层面承认人的主体性,作为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尤其强调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作为能动主体对于历史使命的承担。按照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揭示,经济危机与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克服的基因病。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组织性、革命性的无产阶级最终将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新的自由人联合体,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基于阶级分析,认为只有与大生产紧密联系的无产阶级而非小农、小手工业者才能承担这一破旧立新、改天换地的历史使命。而无产阶级要想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成立自己的政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整个无产阶级团结凝聚起来。没有党的领导,无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只有自为的阶级意识而达不到自在,只有自发的阶级意识而达不到自觉。党是无产阶级的灵魂与心脏,其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以一种积极而能动的历史主体意识致力于现实实践。“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可以说,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在共产党身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规律的理论,关于人的历史主体性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理论,深刻影响和塑造了党的观念和行为,使得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高度强调自身主体性与使命担当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我们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以及整个精神谱系,正是这种历史主体性的系统呈现与生动表达。
如果说民族传统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体性的历史基因与理论源头,那么,百年的砥砺探索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体性生成的实践基础。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都是前无古人的事情,无成功先例可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各派政治力量都进行过探索,但无一能担此重任。苏联虽然提供了革命与建设的样本,但事实证明很难在中国照抄照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有效中国化,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这是中国共产党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独立自主才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髓,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描述一百年来党在四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伟大成就时,先后用了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等四组八个范畴,而这些范畴都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造、实践创新、精神状态、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历史主体性。《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而其全部都与党的历史主体性息息相关:“坚持党的领导”(第一条)就是因为党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体性,百年来成功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锋队作用;“坚持自我革命”(第十条)就是因为要通过自我革命的淬炼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更有效地发挥党的历史主体性;“坚持人民至上”(第二条)是党发挥历史主体性的价值遵循,实现了领导主体与人民主体的有机统一;“坚持理论创新”(第三条)、“坚持开拓创新”(第七条)、“坚持中国道路”(第五条)、“坚持胸怀天下”(第六条)是党发挥历史主体性的重要表现与内在要求;“坚持敢于斗争”(第八条)是党发挥历史主体性的精神状态;“坚持统一战线”(第九条)是党发挥历史主体性,最大限度凝聚共同奋斗力量的重要途径;第四条更是把“坚持独立自主”作为宝贵经验单独予以强调。“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