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
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编制人员:阿荣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入学要求
三、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三)课程地图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二)课程综合实践安排表
(三)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学时分配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二)教学设施
(三)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六)质量管理
九、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
(二)通用能力要求
(三)素质要求
十、附录
(一)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二)教学进程、课程等调整审批表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动漫制作技术
专业代码:510215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电子与信息大类51 | 计算机类5102 | 数字内容服务(657) | 动画设计人员(2-09-06-03) 动画制作员(4-13-02-02) | 二维动漫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游戏模型制作、影视后期特效制作 | 数字艺术创作(1+X中级资格证书)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动漫、游戏、影视后期等领域,培养能够从事二维动漫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游戏模型制作、影视后期特效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和人文素养,具备较高的视听审美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创新创意设计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动画制作原理和流程,熟悉动画运动规律,具备角色与场景造型、使用主流动画软件完成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学生毕业3-5年内能够成为动漫产品设计与开发项目组核心成员或骨干力量,达到动画师、模型师、影视特效师等专业技术水平。
(二)培养目标六要素表格
序号 | 类型 | 具体内容 |
Ⅰ | 人才类型 |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Ⅱ | 专业领域 | 动漫、游戏、影视后期等领域 |
Ⅲ | 职业特征 | 从事二维动漫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游戏模型制作、影视后期特效等工作 |
Ⅳ | 专业能力 | 掌握动画制作原理和流程,熟悉动画运动规律,具备角色与场景造型、使用主流动画软件完成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
Ⅴ | 非专业能力 | 具有较强的艺术和人文素养,具备较高的视听审美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创新创意设计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Ⅵ | 职业成就 | 毕业3-5年内能够成为动漫产品设计与开发项目组核心成员或骨干力量,达到动画师、模型师、影视特效师等专业技术水平 |
(三)培养规格
1.培养规格描述及与培养目标对应关系
培养规格 | 指标 | 指标号 | 具体描述 | 对应的培养目标 |
素质 | 1.1职业规范 | 1.1.1 | 对于未公开发行的项目作品能够保守项目机密 | Ⅰ Ⅴ |
1.1.2 | 在动漫制作过程中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 | Ⅰ Ⅴ |
1.1.3 | 理解并遵守动漫领域的知识产权,制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作品 | Ⅰ Ⅴ |
1.2社会责任 | 1.2.1 | 在动漫项目开发过程中,理解动漫产品对社会安全、文化与法律法规的影响 | Ⅰ Ⅴ |
1.2.2 | 能够理解动漫设计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 | Ⅰ Ⅴ |
1.3团队与沟通 | 1.3.1 | 能够理解设计方案并会撰写设计说明 | Ⅰ Ⅴ |
1.3.2 | 能够在动漫制作过程中与团队成员积极配合和有效沟通,清晰表达设计意图并进行有效反馈 | Ⅰ Ⅴ |
1.3.3 | 能够顺利与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沟通 | Ⅰ Ⅴ |
1.3.4 | 能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 Ⅰ Ⅴ |
知识 | 2.1专业基础知识 | 2.1.1 | 能够了解动画史与风格、流派,熟知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 | Ⅱ Ⅲ Ⅳ |
2.1.2 | 能够利用美术基础知识,设计与表现动漫项目中的色彩结构、透视等关系 | Ⅱ Ⅲ Ⅳ |
2.2专业核心知识 | 2.2.1 | 能够将角色与场景设计知识运用于方案设计意图的表达和优化中 | Ⅱ Ⅲ Ⅳ |
2.2.2 | 能够将分镜头脚本设计和视听语言的知识运用于影视动画创作中 | Ⅱ Ⅲ Ⅳ |
2.2.3 | 能够将二维、三维软件操作技能,熟练应用于动画与游戏的制作中 | Ⅱ Ⅲ Ⅳ |
2.2.4 | 能够将影视后期相关知识应用于作品呈现中 | Ⅱ Ⅲ Ⅳ |
能力 | 3.1问题分析与解决 | 3.1.1 | 能够在动画、游戏制作过程中通过分镜头脚本理解项目设计意图 | Ⅱ Ⅲ Ⅳ |
3.1.2 | 应用角色与场景设计及运动规律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并优化设计方案 | Ⅱ Ⅲ Ⅳ |
3.1.3 | 能够利用二维、三维制作专业技能,定位和解决动画、游戏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 Ⅱ Ⅲ Ⅳ |
3.1.4 | 能够应用视听语言的专业知识进行视觉和听觉的表达 | Ⅱ Ⅲ Ⅳ |
3.1.5 | 能够利用影视表现手法,分析后期合成问题,并得出实质性结论 | Ⅱ Ⅲ Ⅳ |
3.1.6 | 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及方案优化中考虑公共健康、安全、社会以及环境因素 | Ⅱ Ⅲ Ⅳ |
3.2 现代工具的使用 | 3.2.1 | 能针对不同的设计项目需求,合理的选择和使用网络资源、设计平台、社交媒体等工具 | Ⅱ Ⅲ Ⅳ |
3.2.2 | 能够正确使用二维、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及配套的外接设备 | Ⅱ Ⅲ Ⅳ |
3.3终身学习 | 3.3.1 | 能够认识到自我探索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拥有健康的体质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 Ⅱ Ⅲ Ⅳ |
3.3.2 | 能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并进行自我评价 | Ⅱ Ⅲ Ⅳ |
2.培养规格与岗位类别对应关系
岗位类别 | 岗位(群)业务描述 | 岗位(群)核心能力 | 培养目标的相关描述 | 对应的培养规格指标号 |
动画设计人员 | 二维动漫设计 | 原画、漫画、插画、数字绘画、分镜头脚本绘制 |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 2.2.1 2.2.2 2.2.3 3.1.3 3.2.2 1.3.2 1.1.3 3.3.1 |
动画制作员 | 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游戏模型制作 | 动画角色、场景的绘制与制作、动画运动规律的表现、动作调整 |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 2.2.1 2.2.2 2.2.3 3.1.3 3.2.2 1.3.2 1.1.3 3.3.1 |
影视节目制作 |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 | 视听语言与影视后期处理 |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 2.2.4 3.1.4 3.1.5 1.3.2 3.3.1 |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是其职业发展能力的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结构的组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1)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身心素质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具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4)人文素养
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大学英语、体育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
主要掌握政治思想教育、基础英语、创业就业知识、心理健康等知识。
(2)专业知识
具备速写、素描、动画速写、设计构成、数字绘画基础等美术基础知识;具备动画设计基本能力及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了解中外动画史及各种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动画运动规律、分镜头脚本、视听语言、影视后期等知识,掌握二维与三维影视动画制作的核心技能。
3、能力
(1)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2)具备一定造型能力;
(3)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
(4)具备一定的空间塑造能力;
(5)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6)具备专业硬件的操作能力;
(7)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注重动手和操作层面,设计制作软件使用、动手制作等技能成为选择和开发技能证书考证的重要依据。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学生可以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由中国动漫集团颁发的《数字艺术创作》(中级)证书,学生可以考取四个方向,分别是平面创意美术、三维影视动画、数字游戏艺术、数字影视后期等。
(四)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
本专业制定的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直接支撑培养目标中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达成,间接支撑培养目标中职业成就的达成,如下表所示。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描述 | 能力指标 |
1、专业知识 | 能够将动画概论、美术基础、角色与场景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视听语言、二维与三维动画制作等专业知识,应用于动漫项目开发过程中 | 1.1 能够了解动画史与风格、流派,熟知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 1.2 能够利用美术基础知识,设计与表现动漫项目中的色彩结构、透视等设计关系 1.3 能够将角色与场景设计知识运用于方案设计意图的表达和优化中 1.4 能够将分镜头脚本设计和视听语言的知识运用于影视动画创作中 1.5 能够将二维、三维软件操作技能,熟练应用于动画与游戏的制作 1.6 能够将影视后期相关知识应用于作品呈现中 |
2、问题分析与解决 | 能够在动画、游戏、影视后期等领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定位问题,通过专业技术制定与优化解决方案,并适当考虑公共健康、安全、社会以及环境因素 | 2.1 能够在动画、游戏制作过程中通过分镜头脚本理解项目设计意图 2.2 应用角色与场景设计及运动规律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并优化设计方案 2.3 能够利用二维、三维制作专业技能,定位和解决动画、游戏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2.4 能够应用视听语言的专业知识进行视觉和听觉的表达 2.5 能够利用影视表现手法,分析后期合成问题,并得出实质性结论 2.6 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及方案优化中考虑公共健康、安全、社会以及环境因素 |
3、现代工具的使用 | 能针对动漫项目需求,选择和使用现代信息工具与动画专业软硬件资源,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 3.1 能针对不同的设计项目需求,合理的选择和使用网络资源、设计平台、社交媒体等工具 3.2 能够正确使用二维、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及配套的外接设备 |
4、社会责任 | 能够理解动漫项目开发过程中或设计开发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4.1 在动漫项目开发过程中,理解动漫产品对社会安全、文化与法律法规的影响 4.2 能够理解动漫设计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 |
5、职业规范 | 了解并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安全等行业规范 | 5.1 对于未公开发行的项目作品能够保守项目机密 5.2 在动漫制作过程中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 5.3 理解并遵守动漫领域的知识产权,制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作品 |
6、团队与沟通 | 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并配合项目人员的协调与安排,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 6.1 能够理解设计方案并会撰写设计说明 6.2 能够在动漫制作过程中与团队成员积极配合和有效沟通,清晰表达设计意图并进行有效反馈 6.3 能够顺利与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沟通 6.4 能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
7、终身学习 | 能够意识到在动漫制作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 7.1 能够认识到自我探索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拥有健康的体质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7.2 能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并进行自我评价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合计 |
理论(实践)教学 | 12 | 15 | 15 | 16 | 8 |
| 66 |
实践环节 | 军训(含入学教育) | 3 |
|
|
|
|
| 3 |
课程实训(劳动周) |
|
|
|
|
|
|
|
专业综合实训(劳动月) |
|
|
|
| 4 |
| 4 |
岗位实习 |
|
|
|
| 4 | 12+7(假) | 23 |
毕业教育 |
|
|
|
|
| 2 | 2 |
机动 | 1 | 1 | 1 | 1 | 1 | 1 | 6 |
考试 | 2 | 2 | 2 | 2 | 2 |
| 10 |
教学周合计 | 18 | 19 | 19 | 19 | 19 | 15 | 109 |
假期(含社会实践) | 7 | 7 | 7 | 7 | 7(实习7周) |
| 35 |
总周数 | 25 | 26 | 26 | 26 | 26 | 15 | 144 |
备注 | 第二、三、四学期设置2周劳动周,第五学期设置1个劳动月,主要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为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培育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
(二)课程综合实践安排表
序号 | 实践课程名称 | 学分/周数 | 学时数 | 开设学期 | 主要内容、 要求 | 实训场地 要求 | 考核方式 |
1 |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 4 | 120 | 5 | 能够设计并制作CG模型,能够制作完整的二维、三维、游戏动画 | 机房 | 答辩 |
2 | 岗位实习 | 23 | 690 | 5、6 | 能够完成动漫制作专业所需的岗位实践 | 企业 | 考查 |
(三)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性质 | 课程 模块 | 序 号 | 开课部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考核 方式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建议学分(学期)分配 |
理论 | 实验/ 实践 | 1 | 2 | 3 | 4 | 5 | 6 |
公共 基础 课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思想 政治 教育 | 1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2100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B | 考试 | 3 | 48 | 40 | 8 | 3 |
|
|
|
|
|
2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2100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B | 考试 | 2 | 32 | 28 | 4 |
| 2 |
|
|
|
|
3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2100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B | 考试 | 3 | 48 | 44 | 4 |
|
| 3 |
|
|
|
4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11001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A | 考试 | 1 | 16 | 16 |
|
| 1 |
|
|
|
|
5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11005 064111006 064111007 064111008 064111009 | 形势与政策 | A | 考试 | 1 | 40 | 40 |
| √ | √ | √ | √ | √ |
|
体育 健康 教育 | 6 | 体育教学部 | 084121001 | 大学体育(1) | B | 考试 | 1 | 30 | 6 | 24 | 1 |
|
|
|
|
|
7 | 体育教学部 | 084121002 | 大学体育(2) | B | 考试 | 1 | 30 | 6 | 24 |
| 1 |
|
|
|
|
8 | 体育教学部 | 084121003 | 大学体育(3) | B | 考试 | 1 | 30 | 4 | 26 |
|
| 1 |
|
|
|
9 | 体育教学部 | 084121004 | 大学体育(4) | B | 考试 | 1 | 30 | 4 | 26 |
|
|
| 1 |
|
|
10 | 学工处 | 094121001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B | 考试 | 2 | 32 | 24 | 8 |
| 2 |
|
|
|
|
创业 就业 教育 | 11 | 招就处 | 104121001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B | 考试 | 2 | 32 | 16 | 16 | 2 |
|
|
|
|
|
12 | 招就处 | 104121002 | 创新创业教育 | B | 考试 | 2 | 32 | 16 | 16 |
| 2 |
|
|
|
|
基础 文化 教育 | 13 | 通识教育教学部 | 074111001 | 大学英语(1) | A | 考试 | 3 | 48 | 48 |
| 3 |
|
|
|
|
|
14 | 通识教育教学部 | 074111002 | 大学英语(2) | A | 考试 | 3 | 48 | 48 |
|
| 3 |
|
|
|
|
军事 劳动 教育 | 15 | 学工处 | 094111001 | 军事理论 | A | 考试 | 2 | 36 | 36 |
| 2 |
|
|
|
|
|
16 | 学工处 | 094132001 | 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 | C | 考查 | 3 | 168 |
| 168 | 3 |
|
|
|
|
|
17 | 保卫处 | 124122001 | 安全教育(含国家安全、实验室安全) | B | 考查 | 1 | 24 | 18 | 6 | √ | √ | √ | √ | √ |
|
18 | 团委 | 114112001 | 劳动教育(理论) | A | 考查 | 0.5 | 8 | 8 |
| √ | √ | √ | √ |
|
|
| 19 | 团委 | 114132001 | 劳动教育(实践) | C | 考查 | 0.5 | 16 |
| 16 |
| √ | √ | √ | √ |
|
公共必修课程小计 |
|
| 33 | 748 | 402 | 346 | 14 | 11 | 4 | 1 |
|
|
公共选修课程 | 限选 课程 组1 | 1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212001 | 中国共产党历史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 2 |
|
|
限选 课程 组2 | 2 | 通识教育教学部 | 07421200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
|
|
|
通识教育教学部 | 074212002 | 大学语文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2 |
|
|
|
限选 课程 组3 | 3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212001 | 艺术鉴赏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 2 |
|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212002 | 设计美学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
|
|
|
限选 课程 组4 | 4 | 各二级学院 | 044222001 | 信息技术基础 | B | 考查 | 2 | 32 | 16 | 16 |
|
| 2 |
|
|
|
各二级学院 | 044222002 | 专业技术创新教育 | B | 考查 | 2 | 32 | 16 | 16 |
|
|
|
|
|
|
公共任选课程 | 5 6 | 各开课部门 |
| 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课程 | A | 考查 | 4 | 64 | 64 |
|
|
| 2 | 2 |
|
|
| 公共选修课程小计 |
|
| 12 | 192 | 176 | 16 | 0 | 0 | 6 | 6 | 0 | 0 |
| 公共基础课程合计 |
|
| 45 | 940 | 578 | 362 | 14 | 11 | 10 | 7 |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必修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1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24 | 速写 | B | 考试 | 3.5 | 56 | 14 | 42 | 3.5 |
|
|
|
|
|
2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25 | 素描 | B | 考试 | 3.5 | 56 | 14 | 42 | 3.5 |
|
|
|
|
|
3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26 | 数字绘画基础 | B | 考试 | 3.5 | 56 | 28 | 28 | 3.5 |
|
|
|
|
|
4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27 | 设计构成 | B | 考试 | 3.5 | 56 | 14 | 42 |
| 3.5 |
|
|
|
|
5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28 | 动画速写 | B | 考试 | 4 | 64 | 16 | 48 |
| 4 |
|
|
|
|
专业基础课程合计 |
|
| 18 | 288 | 86 | 202 | 10.5 | 7.5 | 0 | 0 | 0 | 0 |
专业核心课程 | 1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29 | 动画角色设计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4 |
|
|
|
|
2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30 | 动画场景设计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4 |
|
|
|
|
3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31 | 动画运动规律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4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32 | 视听语言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5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33 | 三维动画设计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6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34 | 二维动画设计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7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35 | 影视后期制作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8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21036 | 分镜头脚本制作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专业核心课程合计 |
|
| 32 | 512 | 256 | 256 | 0 | 8 | 16 | 8 | 0 | 0 |
专业实践课程 | 1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31093 |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 C | 考试 | 4 | 120 |
| 120 |
|
|
|
| 4 |
|
2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331092 | 岗位实习 | C | 考试 | 23 | 690 |
| 690 |
|
|
|
| 4 | 19 |
专业实践课程合计 |
|
| 27 | 810 | 0 | 810 | 0 | 0 | 0 | 0 | 8 | 19 |
专业必修课程合计 |
|
| 77 | 1610 | 342 | 1268 | 10.5 | 15.5 | 16 | 8 | 8 | 19 |
专业选修课程 | 专业方向1组课程 | 1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421105 | 数字绘画提高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2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421106 | 原画设计 | B | 考试 | 5 | 80 | 40 | 40 |
|
|
| 5 |
|
|
3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421107 | 概念设计 | B | 考试 | 5 | 80 | 40 | 40 |
|
|
| 5 |
|
|
4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421108 | 二维动画项目实战 | B | 考试 | 6 | 96 | 48 | 48 |
|
|
|
| 6 |
|
专业方向2组课程 | 5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421109 | 数字雕刻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6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421110 | 材质与灯光渲染 | B | 考试 | 5 | 80 | 40 | 40 |
|
|
| 5 |
|
|
7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421111 | 角色模型制作与骨骼绑定 | B | 考试 | 5 | 80 | 40 | 40 |
|
|
| 5 |
|
|
8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421112 | 三维动画项目实战 | B | 考试 | 6 | 96 | 48 | 48 |
|
|
|
| 6 |
|
专业任选课程 | 9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521113 | 音频处理 | B | 考试 | 2 | 32 | 16 | 16 |
|
|
|
| 2 |
|
10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521114 | 定格动画 | B | 考试 | 2 | 32 | 16 | 16 |
|
|
|
| 2 |
|
专业选修课程合计 |
|
| 22 | 352 | 176 | 176 | 0 | 0 | 4 | 10 | 8 | 0 |
专业(技能)课程合计 | -- | -- | 99 | 1962 | 518 | 1444 | 10.5 | 15.5 | 20 | 18 | 16 | 19 |
总计 | -- | -- | 144 | 2902 | 1096 | 1806 | 25.5 | 26.5 | 30 | 26 | 17 | 19 |
平均周学时 | -- | -- | -- | -- | -- | -- | 29 | 28 | 31 | 26 | 17 | |
公共基础课程940学时(占总学时32%);选修课544学时(占总学时19%);实践课1806学时(占总学时62%) |
备注: 1.《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学时共16学时,不进课表。 2.《形势与政策》第1-5学期每学期8学时。 3.《大学体育》含体质测试。 4.《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学时8学时,不进课表。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一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 5.《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学时16学时,不进课表。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二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一学期开课。 6.《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时共16学时,不进课表。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三学期开课。 7.《高等数学(经济数学、概率统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需求自行确定开设。 8.《安全教育》由保卫处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在第一至第五学期由保卫处组织,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的高等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不少于1学分(16学时),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2学时。 9.《劳动教育》由团委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理论部分8学时在第一至第五学期由团委组织,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实践部分16学时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安全专题教育,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 10.公共选修课程分公共限选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程,公共限选课程要求修读4个课程组8学分,公共任选课程要求修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4学分。 第1组:“四史”教育,第四学期开课。 第2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三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 第3组:艺术鉴赏/设计美学等美育课程,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三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四学期开课。 第4组:信息技术基础/专业技术创新教育,由二级学院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课。 公共任选课: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课程,由开课部门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第二、三、四学期开课。 11.《岗位实习》一般实习6个月,第5学期安排4周,计23学分,共690学时。 |
(四)学时分配表
学期 | 公共基础课程 | 专业(技能)课程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必修课 | 选修课 |
学分 | 学时 | 学时 占比 | 学分 | 学时 | 学时 占比 | 学时 | 学时占比 | 学时 | 学时占比 | 学时 | 学时占比 | 学时 | 学时占比 |
第一学期 | 14 | 362 | 12% | 10.5 | 168 | 6% | 202 | 7% | 328 | 11% | 530 | 18% | 0 | 0% |
第二学期 | 11 | 190 | 7% | 15.5 | 248 | 9% | 232 | 8% | 206 | 7% | 438 | 15% | 0 | 0% |
第三学期 | 8 | 142 | 5% | 20 | 320 | 11% | 256 | 9% | 206 | 7% | 334 | 12% | 128 | 5% |
第四学期 | 5 | 94 | 3% | 18 | 288 | 10% | 212 | 7% | 170 | 6% | 158 | 5% | 224 | 8% |
第五学期 | 0 | 0 | 0% | 16 | 368 | 13% | 64 | 2% | 304 | 11% | 240 | 8% | 128 | 4% |
第六学期 | 0 | 0 | 0% | 19 | 570 | 20% | 0 | 0% | 570 | 20% | 570 | 20% | 0 | 0% |
分学期 | 7 | 152 | 5% | 0 | 0 | 0 | 130 | 4% | 22 | 1% | 88 | 3% | 64 | 2% |
合计 | 45 | 940 | 32% | 99 | 1962 | 68% | 1096 | 37% | 1806 | 63% | 2358 | 81% | 544 | 19%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原则上具有动画、美术学、绘画、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 1 个月在企业或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每 5 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符合专业目标定位要求,适应专业长远发展需要和教学需要。
(2)兼职教师
主要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中聘任,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建立专门针对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3)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合理
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要占专职教师比例的60%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占25%。
(4)双师比结构合理
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到企业挂职锻炼,并获取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5)教师知识,能力与素质
A知识要求
(1)掌握素描、色彩、速写、动画概论等基础知识
(2)掌握运动规律、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原画设计等实用技能
(3)掌握二维动画或三维动画综合技能
(4)掌握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与编辑技能
(5)熟悉动漫制作与设计流程
(6)理解动漫相关标准及法规
B 能力要求
(1)具备绘画及图形构成能力
(2)专业工具软件操作的能力
(3)图像处理编辑的能力
(4)基本动画创作的能力
(5)具备一定文学欣赏、写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6)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C素质要求
(1)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
(2)掌握教育学理论,具备在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能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方法实施课程教学。
(3)具有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指导学生的能力等较高的教学技能。
(4)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特别是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方面的素养。
(5)具备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能力,能适应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
(6)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要求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场所符合面积、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要求,实验、实训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能够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求,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确定,能够满足开展定格动画,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三维扫描及打印、数字雕塑、运动捕捉技术、实训活动的要求,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1)定格动画实训室
配备定格动画套件及透台等设备,用于动画运动规律、二维动画制作、定格动画、分镜头设计等的实训教学。
(2)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实训室
配备数位板、图形工作站、绿箱等设备,用于三维动画制作、三维特效制作、灯光渲染、后期合成等的实训教学。
(3)数字雕塑实训室
配备数位板、图形工作站、精雕油泥、喷枪等设备,用于数字绘画、三维建模、数字雕塑等的实训教学。
(4)三维扫描及打印实训室
配备三维扫描仪、3D 打印机、无人机等设备,用于扫描建模、3D 打印等的实训教学。
(5)运动捕捉技术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配备运动捕捉相关设备,用于三维动画制作、运动捕捉、动画综合实训等的实训教学。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动漫项目策划、动漫市场营销、动漫电影编导、原画设计、动漫衍生及品牌运维、二/三维动画设计、项目技术支持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三)教学资源
动漫制作技术资源类型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逐渐提高资源库内视频类、动画类、虚拟仿真类资源的占比。逐渐做到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对于本专业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其他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
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3、项目教学法
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项目为学习任务的载体。
(五)学习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素养,多重评价。采用“结果与过程结合、技能与素养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过程和基本职业素养。
成绩主要由平时考核、技能考核、期中考核、期末综合考核四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问答问题情况,技能考核则综合课内实验课表现及提交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价;期中和期末考核根据课程不同,可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作业、作品、试卷等。
评价方式: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老师的评价,课程任课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课程考核也可以采取考查方式,即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以及能力的考核相结合,可采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对学生技能进行考核。
(1)平时成绩考核
成绩占40%,考核内容包括考勤、课堂纪律、上课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
(2)期末成绩考核
成绩占60%,理论课程采用考查、笔试等形式;专业实践课程通过提交作品形式进行考核。
(3)学分制考核
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达到规定学时、总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同时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技能大赛获奖等可进行相应的学分置换,具体可参考学校关于学分置换的相关文件。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二级院系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与运行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等。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所有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合格。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44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45学分,专业(技能)课程99学分。其中选修课程34学分。
(二)能力要求
通用能力证书:根据自治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需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甲等以上证书。
(三)素质要求
1.在校学习期间(含校外岗位实习期间)无违法或严重违纪行为,且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50分及以上(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十、附录
(一)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期 | 周别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 | ▲ | ▲ | ▲ | ▲ | ▲ | ¤ | ▲ | ▲ | ▲ ※ | Z | Z | Z | Z | ◇ | S | S | S | S |
六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Y | Y |
|
|
|
备注 | ★: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课堂教学 ¢: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实训、课设)/劳动周 ※:考试◇:完成专业综合实训答辩与岗位实习动员¤:机动(节假日) S:岗位实习。第五学期4周+寒假7周+第六学期12周(节假日不计学时) Z:专业综合实训(劳动月)。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可安排专业综合实训4周 Y:毕业教育 |
(二)教学进程、课程等调整审批表
1.教学进程调整审批表
开课部门 |
| 学年学期 |
|
专业名称 | 班级名称 | 原教学进程安排 | 调整后教学进程安排 | 调整原因 |
课程名称 | 起止周 | 周数 | 起止周 | 周数 |
|
|
|
|
|
|
|
|
|
|
|
|
|
|
|
|
系(教研室)负责人意见: | 开课部门教学负责人意见: | 教务处意见: |
备注: 1.此表适用于学期中调整课程教学进程。 2.此表一式两份,一份教务处存档,一份二级学院存档。审批通过后由二级学院负责通知受影响的课程师生。 |
2.课程调整审批表
二级学院 |
| 学年学期 |
|
专业名称 | 班级名称 | 调整 | 课程名称 | 起止周 | 学分 | 学时 | 考核形式 |
|
| 原安排 |
|
|
|
|
|
|
| 拟调整 |
|
|
|
|
|
调整原因: |
二级学院教务科负责人意见: | 二级学院教学负责人意见: | 教务处教学运行科意见: |
教务处负责人意见: | 分管教学副校长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