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坤,男,汉族,1924年10月20日生,1949年1月入党,辽宁庄河人。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第一生产队队长。孙景坤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长沙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和解放海南岛纪念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孙景坤参加了一系列战役,特别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作战、坚守阵地,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6月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7月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20年10月14日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孙景坤“七一勋章”。2021年7月,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孙景坤被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图丨抗美援朝老战士孙景坤在家中
党和国家给孙景坤的荣誉,是对他革命战争时期英勇杀敌、建设时期无言奉献的褒奖。他淡泊名利,但党和人民从没有遗忘他。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是投身家乡建设的村干部,他是无言的英雄。
1948年1月入伍的他先后在辽沈战役中立三等功,在平津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分立二等功。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得胜而归的孙景坤又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过江。10月的一天,上级下达了命令,孙景坤第一时间随部队一起跨过鸭绿江。在过江那一刻,他和战友发出了钢铁誓言:“保卫家园,保卫胜利果实!” 孙景坤所在部队很快与美军在朝鲜龙水洞地区展开激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丹东治疗。“
养了一个多月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孙景坤就第二次过江奔赴前线。“没想到一到朝鲜,找不到之前的部队了。”原来,部队根据战事安排已离开原来的地方,疗伤归来的孙景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只好二次回国。一踏上祖国土地,孙景坤就径直跑到志愿军某机关打听自己部队的下落。两天后,他第三次过江追赶部队。
孙景坤说,“只有打了胜仗,才能回家过好日子。”第三次奔赴朝鲜后,孙景坤在上甘岭前沿找到了部队,并立即投入战斗——三别故土、三渡江水,孙景坤心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信念之声越发嘹亮。
图丨抗美援朝老战士孙景坤向大家敬礼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8年在外征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三过家门不入,孙景坤自觉亏欠亲人太多——他决定回家乡务农,待在亲人身边。
回乡之后,孙景坤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功绩只字未提。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从此,孙景坤躬下身子,把军人本色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写在田埂上、种到土地里、照进老百姓的心中。
回乡后的孙景坤在老家山城村担任村干部。其间,他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山城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在滚兔岭上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山城村有一条河,洪水泛滥常年侵蚀土地,孙景坤带领乡亲们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亩耕地……
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把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图丨抗美援朝老战士孙景坤在丹东光荣院与院长交谈
随着孙景坤的事迹慢慢传扬开来,广大干部群众也深受鼓舞,老英雄当年深藏功名,投身家乡建设,为百姓做好事实事。即便经历了数十年,这种奉献精神依旧不会过时。经历过生死的孙景坤,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是在替战友活着!”
来源:新华网
![]()
电子商务学院新媒体宣传部出品
监制:雷欣欣
主编:任益
本期编辑:金媛
视屏剪辑![]()